【中国青年报】为何要向冯叔瑜院士学习:真正的科学成就,更在于为民服务的温度
发布时间:
2025-03-20 15:01
来源:
冯叔瑜院士传记的发布,引发中央主流媒体、行业权威媒体广泛关注。科技日报、中国青年报、新华网、人民网、中国有色金属报等从不同视角展开深度报道和解读。这既是对爆破行业科学家卓越贡献的深切致敬,更是对"科研报国、服务人民"精神的礼赞,展现出全社会对科学家精神的热忱传承,对爆破行业科技工作者心有大我的敬意。
以下是中国青年报报道全文: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
近日,《冯叔瑜传》的发布,让这位百岁院士的传奇人生再次走进公众视野。他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,从四川农家少年到中国爆破行业奠基人,从留苏学子到国际知名科学家,冯叔瑜用毕生实践回答了科技工作者的使命——技术可以传承精神更需代代守护。
“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像冯叔瑜院士这样的榜样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谢先启在传记发布会上感慨,作为当代科技工作者,要继承冯叔瑜院士的科学家精神,心怀对事业的热爱,对科学的执着,在新的时代舞台书写华章。
20世纪50年代,中国爆破技术亟待突破。冯叔瑜归国后创建了首个“爆破研究室”,将苏联的先进理论与国内实践结合,开创了定向爆破、控制爆破等核心技术。在内宜铁路的号志口工地上,首次采用定向爆破方法开挖路堑,实现我国爆破工程从传统手艺到现代技术的转变,大大推进了我国爆破技术的现代化进程;在河北东川口水库,他主导的定向爆破筑坝技术,至今仍是教科书级案例。
“爆破不仅是破坏的艺术,更是建设的智慧。”冯叔瑜的这句名言,道出了他对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。他推动爆破技术从“粗放作业”升级为“精密科学”,参与和指导的“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”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,主持的“北京国际饭店工地控制爆破拆除技术”获1984年全国建筑科技成果交易会金质奖。
冯叔瑜的成就不仅在于技术突破,更在于他始终将“责任”置于首位。20世纪90年代,他作为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主要发起人,推动制定《爆破安全规程》,推动建立振动测试技术标准,为工程安全筑牢底线。“爆破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这句叮嘱,成为行业铁律。
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视。倡导设立爆破领域“人才奖”和“科技奖”,激励了无数后辈投身爆破事业。
“当前,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,爆破技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、城市更新和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,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精细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安全化的发展方向呼唤着我们的智慧和担当。”谢先启说,而这条道路的指引,正是《冯叔瑜传》带来最宝贵的启示。
冯叔瑜常提醒从事爆破行业同事,“爆破技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强调“科学结论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”。
“冯叔瑜院士的一生,是’科学家精神’的生动诠释。”中国工程院院上、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终身名誉会长汪旭光说,“他教会我们:真正的科学成就,不仅在于技术的高度,更在于为民服务的温度。愿这本传记成为一盏明灯,指引新一代爆破人继续书写属于中国的爆破传奇!”
相关下载